《華陽國找九宮格見證志》:中國現存最早的處所志–文史–中國作家網 admin, 2024 年 5 月 15 日 東晉時代成漢常璩所著《華陽國志》(原作《華陽國記》)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處所志,其成書于公元348—354年之間,因地處西嶽之陽而名。此書記錄了從遠古至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年)今東北以及陜甘鄂部門地域的山水地輿、物產資本、經濟文明、汗青人物與平易近族關系的豐盛內在的事務,是研討現代東北處所史和東北多數平易近族史以及蜀漢、成漢史的主要史料。 《華陽國志》的特色 常璩,字道將,東晉蜀郡江原小亭鄉(今四川崇州三江鎮)人。常姓為蜀中文學富家,族人多習文藝,因此常璩自幼遭到傑出的教導,精六藝、善文辭、通經史。公元304年,李雄在蜀中樹立成漢政權后,常氏一族遭到招安,常璩亦進仕成漢為史官。后桓溫伐蜀消亡成漢政權后,常璩降徙建康,進進朝廷專門加入我的最愛可貴圖書的秘閣掌管著作之事,又為他從事《華陽國志》撰寫供給了便利。常璩進建康后,遭個人空間到東晉華夏士族排斥,郁郁不失意,暮年無意宦途,專心文史。常璩參考其從祖常泰恭所為《梁益篇》《蜀后志》《后賢傳》三書,以及陳承祚的《蜀書》《耆舊傳》,杜敬修的《蜀后志》,參以祝元靈、陳申伯的《續耆舊》,黃容的《梁州巴紀》,并《南裔志》等著作,孜孜不倦,綜攬未備,廣為考據,耗時十數年,著成《華陽國志》一書,旨在贊譽巴蜀文明之悠遠、人物之風騷,駁倒建康顯貴和士聚會場地年夜夫對蜀人的輕藐。 《華陽國志》全書約11萬字,分為:《巴志》《漢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個人空間孫述劉二牧志》《劉先主志》《劉后主志》《年夜同道》《李特雄期壽勢志》《后賢志》等外容,末卷為序志等外容。在內在的事務及編撰方式上,劉琳在《華陽國志校注·媒介》中提到,《華陽國志》一至四卷重要記敘梁、益、寧三州的汗青、地輿,以“地輿”為主,相似“野史”中的地輿志;五至九卷以紀年體的情勢論述公孫述、劉焉劉璋父子、蜀漢、成漢四個割據政權以及西晉同一時代的汗青,略似“野史”中的本紀,但記敘稍詳;十至十二卷記錄三州自西漢至東晉初年的“賢士列女”,相當于“野史”中的傳記。古籍專家劉琳以為:該書“從內在的事務來說是汗青、地輿、人物三聯合,從文體來說,是地輿志、紀年史、人物傳三聯合。這兩個三聯合組成了《華陽國志》的一個明顯特色,這也是中國方志編輯史上的一個創舉”。但恰是由於這種編輯編製,也有學者質疑其并非一部處所志,而是處所史。例如史學家王仲犖在《魏晉南北朝史》中說:“從這部書的書名看,似乎是處所志,實在是一部處所性的通史。”支撐該不雅點的還有譚其驤、王定璋等。不外,更多的學者以為《華陽國志》確切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處所志。例如,清代響亮吉謂漢晉霸史《越盡書》《華陽國志》為方志之始。清代方志家劉光謨稱:“方志之書,始于吾蜀。《華陽國志》其開山祖師也。”史學家李泰棻在《方志學》中說:“然最古以志名書者,首推常璩《華陽國志》。”梁啟超、朱士嘉、傅振倫、張舜徽、杜澤遜等也以為《華陽國志》是“現存最早的處所志”。專門的研討著作如劉琳的《華陽國志校注》、劉重來的《華陽國志研討》等也都持此不雅點。 文明、汗青與人物研討 《華陽國志》為研討公元4世紀前東北地域地輿沿革、經濟文明、平易近族汗青、汗青人物供給了豐盛的資料。 在地輿方面,《華陽國志》具體論述郡縣沿革、戶口多寡、山水途徑等。例如,卷一《巴志》對巴東郡魚復縣的汗青沿革記錄:“魚復縣,郡治。公孫述改名白帝。章武二年,改曰永安。咸熙初復。有橘官、鹽泉。又有澤水神,天旱,叫鼓于旁即雨也。巴楚相攻,故置江關舊在赤甲城,后移在江南岸,對白帝城故基。”還有卷三《蜀志》犍為郡下的武陽縣以及戰國時秦國蜀郡太守李冰掌管建築都江堰的經過歷程,這些記錄多為其他史料所缺略,《華陽國志》正可補其闕。 在經濟文明方面,《華陽國志》記錄各地的風氣平易近情、山川物產、祠廟奇跡、神話傳說、家族年夜姓等。例如,卷一《巴志》序文中羅列巴地的特產包含:桑、蠶、麻、纻、魚鹽、銅、鐵、丹、漆、茶、蜜、靈龜、巨犀、山雞、白雉、黃潤、鮮粉等,“其果實之珍者,樹有荔菱,蔓有辛藥,園有芳葵、噴鼻茗、給客橙、葵”,記錄非常具體。《華陽國志》也記錄了巴、漢中、蜀、南中各地祠廟奇跡,包含:魚鳧祠、杜宇祠、竹王三郎祠、年夜禹祠、涂后祠、漢武帝祠、鐵祖廟祠、天馬祠等,反應了本地大眾的文明崇奉以及對中心王朝的承認和敬畏。此外,《華陽國志》還收錄本地歌詩謠諺42首,真正的地記載了那時東北地域的政風、祭奠和樂舞等。 在平易近族汗青方面,《華陽國志》記錄的我國東北地域平易近族史料亦極為豐盛,涵蓋了30多個平易近族的族稱分布、風景風俗及其與華夏王朝的關系,觸及巴、蜀、氐、羌、叟、賨、邛、濮、笮、冉駹、共、摩沙、鳩僚、身毒、滇、夜郎、哀牢、蟾夷等,在記錄多數平易近族的廣度和深度上都有較年夜的拓展,此中很多平易近族或部落為他書所不載,對研討東北平易近族汗青年夜有裨益。在汗青人物方面,《華陽國志》對于公孫述、劉焉劉璋父子、蜀漢、成漢等割據政權的君主年夜臣業績也多有著作。例如,李嚴被廢事務與蜀漢后期政治頗為親密,而《三國志》掉之太略,《華陽國志》的記錄卻更為具體。還有,記錄諸葛亮平定南中的行軍道路、詳細經過歷程和戰后辦法等相干史料也非常可貴。 尤為寶貴的是,常璩將蜀郡、巴郡、廣漢、犍為、漢中、梓潼等地域或有才干賢德的婦女寫進《華陽國志》。自從孔子提出“唯男子與君子難養也”之后,跟著儒學的不竭成長,逐步構成了“三綱五常”的品級不雅念和男尊女卑的倫理品德,婦女一直處于社會的底層。常璩卻沖破這一思惟藩籬,為婦女立傳。他以為“義士賢女,高劭足以振玄風,貞淑可以方菽蘩者,奕世載美”。常璩史無前例地將婦女與士人合并于方志中,首創了處所史志為婦女立傳的先河,完美了處所志從內在的事務到構造的編撰編製。他在《華陽國志》中贊頌蜀、巴、廣漢、犍為、漢中、梓潼六郡婦女49人,使處所史志舞蹈場地的人物列傳加倍充分完全,為后世研討兩漢時代的婚姻史、婦女史以及東北地域文明史供給了不成多得的材料。 史學理念 《華陽國志》不只展示出可貴的史料價值,其史學理念也頗為注視。 年夜一統教學場地理念。常璩在《華陽國志·序志》中說:“乾坤混始,樹君立王。天工人代,萬邦是看。明不貳日。地不重王。茍非其器,窮高必亢。”即否決決裂割據,主意全國同一。常璩不只在書中宣傳年夜一統思惟,還身材力行地踐行這一思惟,所以當東晉雄師十萬火急時,他便力促進漢君主降晉,以停止決裂割據局勢。書中還在血緣頭緒上誇大巴蜀和華夏國民都是炎黃的子孫,在地緣空間上死力論述巴蜀、南中、漢中與華夏地域的汗青淵源和親密關系,闡明巴蜀國民和華夏國民都是同一的中華大師族的成員,是不克不及朋分的同一全體。 以平易近為本理念。平易近本思惟是儒家思惟的主要構成部門。常璩在《華陽國志》中不只記載帝王將相的汗青,還不吝翰墨地贊揚如彭非、謝姬等百姓蒼生的優良業績。在書寫巴蜀文明時,將很多歌謠俚語支出書中,以展示大眾發明的文明,表達了對大眾疾苦的關懷,并提醒出大眾對于汗青的發明感化。 人強勝天的哲學理念。常璩作為接收儒家正統思惟教導的學者,他的哲學思惟中不成防止地帶有時期印記。《華陽國志》固然含有漢代董仲舒“天人感應說”的成分,但他并非完整秉承後人學說,而是憑仗深奧的史學功底和激烈的濟世情懷,對後人學說加以應用改革,誇大人事的感化,將人的客觀能動性晉陞到能超出天、克服天的高度。 唐代史學家劉良知在《史通·雜述》中說:“郡書者,矜其鄉賢,美其邦族,施于本國,頗得風行,置于他方,罕聞愛異。其有如常璩之詳審,劉昞之該博,而能傳諸不朽,見美來裔者,蓋無幾焉。”可見,《華陽國志》作為處所士人自力完成的中國現存最早的處所志,以其奇特的史料價值及深入的史學思惟周全、正確、詳盡地描寫了巴蜀年夜地的汗青過程與滄桑劇變,具有主要的汗青位置。 未分類